close
空竹,童子,的是,都是,北京

提問: 有一種老年人健身的東西叫什么? 問題補充: 就是雙手玩的,一只手拿一個把子,中間有個繩子,能把這個東西扔到天空,再用繩子接住,北京人玩的多些。 医师解答: 空竹:  空竹,以竹木為材料制成,中空,因而得名;清代曾與空鐘混稱,俗稱響葫蘆;江南又稱之為扯鈴。以北京、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。   空竹分為單輪(木軸一端為圓盤)和雙輪(木軸兩端各有一圓盤)。雙輪空竹比單輪空竹容易操作。圓盤四周的哨口以一個大哨口為低音孔,若干小哨口為高音孔,以各圓盤哨口的數量而分為雙響、四響、六響,直至三十六響。拽拉抖動時,各哨同時發音,高亢雄渾,聲入云表。  空竹的操作技巧有扔高、呲竿、換手、一線二、一線三等多種形式。有關空竹的最早記載見于明代,據明末劉侗、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·春場》稱:“空鐘者,刳木中空,旁口,湯以瀝青,卓地如仰鐘,而柄其上之平。別一繩繞其柄,別一竹尺有孔,度其繩而抵格空鐘,繩勒右卻,竹勒左卻。一勒,空鐘轟而疾轉,大者聲鐘,小者蜣飛聲,一鐘聲歇時乃已。制徑寸至八九寸。其放之,一人至三人。” 在這里所說的與現代的孩子們玩的音響玩具“地軸”相符,以竹木制成,用繩繞其柄,繩穿入竹尺,用力勒繩地軸即落地飛轉,在離心力的作用下,直立旋轉移時。因空腔周圍有口,故發聲。秦孝儀所編《海外遺珍·漆器》中,收有一件“剔紅嬰戲紋圓盒”,盒蓋上刻有嬰戲圖。圖中,一童子正在抖空竹,旁邊另有一童子捂著耳朵觀看。空竹為圓盤狀,中有木軸,以竹棍系線繩纏繞木軸拽拉抖動。此處抖空竹之方法與現在的方法完全相同。據編者注釋,這件剔紅漆盒為明代永樂年制作。此說如果屬實,那么早在明初,空竹造型特點與玩法均已經相當成熟。明定陵出土的兩件刺繡百子衣,一件被命名為“紅暗花羅繡萬壽字過肩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”;另一件被命名為“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”,都是孝靖皇后的陪葬。在百子衣的背面,有一幅 “放空鐘圖”,兩童子挽臂并肩,相互配合,正在合力施放一個大型的空鐘。從圖中可見其特點,與空竹不同。這里的放空鐘應該是放“地軸”。  當代空竹的構造與抖空竹的技法均有長足的發展,北京地區除了大量地生產制作空竹之外,還出現了專門研究空竹、開發空竹的組織,比如說“北京玩具協會空竹專業委員會”。有近百人參與其中,會員們都是抖空竹的能手。更為重要的是,會員中有不少人自己動手制作空竹,形制多樣,變化豐富。最大的空竹直徑近一公尺,重好幾十斤。此外,又把茶杯蓋、茶壺蓋、鋼精鍋蓋以至于圓桌面、自行車轱轆等等器物都納入了空竹系列,抖動起來。會員們自己制作的空竹,有“三起樓子”者,即輪盤共三層,逐層收煞,一層比一層小。有“雙軸單盤”者,即一個輪盤的兩面都有軸,可以兩個人同時抖一個空竹。抖空竹的方法也大膽進取,出現了富于變化、神奇莫測的新花樣,有“金雞上架”、“翻山越嶺”、“織女紡線”、“夜觀銀河”、“二郎擔山”、“抬頭望月”、“鯉魚擺尾”、“童子拜月”、“鷂子翻身”、“彩云追月”、“海底撈月”、“青云直上”等等動作,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。最為驚險駭人的是“螞蟻上樹”,長繩一端系于樹梢,另一端手持;另有一人抖動一只空竹,忽然將飛轉的空竹拋向長繩,持繩者用力拉動長繩,將空竹抖向高空,可飛上五六十公尺的空中。待空竹落下時,抖空竹者穩穩接住。初見此技,未有不驚呼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wa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